toppic

黎汉基副教授 《<穀梁>政治伦理探微》一书在中华书局出版

     近日,我们黎汉基副教授《<穀梁>政治伦理探微——以“贤”的判断为讨论中心》一书在中华书局出版。

 

 

       我们黎汉基副教授近年致力于《春秋》研究,将有三本专著面世。此书是第一部专著,全书87万字,分上、下册,由国内著名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全书分析“贤”与其相关的各种问题,爬梳相关典籍的各种记载,取材丰富,考据翔实,用功至实,论证清晰,理据坚强。历来研究《春秋》经传,因受《公羊》学者的影响,大多偏重政治制度的设计(即对“王法”的强调),此书指出《穀梁》具有大量政治伦理的内容,有别于一般政治思想的认识。此书分四章,透过让国、死难、复仇等问题,剖析《穀梁》立论如何迥异于《公羊》,指出早期中国的“贤”并非如流行认识仅是偏重道德成就或主观的道德构想。现时国内学术界对“贤能政治”和“政治尚贤制”讨论甚多,但一般很少深入分析早期中国文本“贤”的概念及其条件,而此书根据《穀梁》的文本分析,提出许多发人之所未发的新观点,核其所得,均甚有利于中国哲学史、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理论之深入研究。

       著名学者邓国光教授为此书作序称:“汉基之为是书也,立言必有据,说义必通方。其亮点,乃运‘政治伦理 ’之高度,分析孔子《春秋》贤贤贱不肖之正义,此《春秋》褒贬之精义,非深探文辞之表,不足言其万一……汉基因《榖梁》以明孔子义理,统摄现代思维之优长,儒道干城,当之无愧。”

太阳集团tyc8722MPA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为健全MPA项目的治理结构,完善项目决策机制,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太阳集团tyc8722成立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咨询委员会。2020年7月18日上午,太阳集团tyc8722公共管理专业学院研究生(MPA)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8722太阳集团南校园学人馆举行。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咨询委员会由13位公共管理学界、业界与学生代表组成。本届咨询委员会成员有:太阳集团tyc8722荣休教师陈瑞莲教授,广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钟广静,广东省地质环境总站站长柯小兵,深圳市南山区委第二巡察组组长、南山区委委员唐奕,广东省青联副主席、中共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委员会书记廖杞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体改处副处长王春晓,浙江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高翔副教授,罗格斯大学张鹏举助理教授,太阳集团tyc8722王秋石副教授,太阳集团tyc8722陈琤副教授,现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梅州市税务局的在读学生代表陈雅乐,太阳集团tyc8722院长谭安奎教授,太阳集团tyc8722MPA教育中心主任陈那波教授。委员们结合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本次会议。MPA教育中心陈那波主任主持会议。

(谭安奎院长致辞)
(谭安奎院长致辞)

  会上,谭安奎院长代表学院致辞。他表示,MPA项目作为我们的一项事业,依靠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项目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等;在目前已举办四届的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两次获得冠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8722太阳集团MPA项目已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和竞争力的MPA项目之一。谭安奎院长表示,希望通过组建MPA咨询委员会,通过重视委员的代表性,以及提升委员的参与度,不断提升项目发展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陈那波主任讲话)
(陈那波主任讲话)

  接着,陈那波主任介绍并欢迎出席本次会议的咨询委员会委员,并介绍了我们MPA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发展情况。陈那波主任表示,二十年来,我们的MPA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良治观念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华南地区,尤其是大湾区政务界输送了众多的人才。当前,项目正在参与NASPAA国际认证,希望在保持目前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接国际标准,加速项目的国际化进程。期待在各位咨询委员的支持下,我们能充分发挥事业心和想象力,继续拓展我们的MPA事业,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服务。

(谭安奎院长为陈瑞莲教授颁发聘书)
(谭安奎院长为陈瑞莲教授颁发聘书)

  随后,谭安奎院长和学院荣休教师陈瑞莲教授分别为校外与校内的咨询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为更好地服务于咨询委员会的运作,会上委员们推举谭安奎院长作为咨询委员会主席,陈瑞莲教授和钟广静委员作为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形成了咨询委员会的组织架构。

  会上,来自政界、业界、学界和在校生群体的委员们进行了一场智慧的碰撞,就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MPA人才培养经验、项目多元化发展和教学研结合做法等重大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会上嘉宾发言)
(会上嘉宾发言)

  谭安奎院长最后做总结发言,他表示,希望今后能充分发挥咨询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将咨询委员会会议的召开常态化。期待通过加强与各界代表的交流,为MPA项目打造一个的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决策咨询服务平台。

岳经纶等著: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岳经纶、邓智平著的《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一书于2016年3月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学术专著,初步建构起了一个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政策学路径。本书认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导向,通过发展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讨论社会政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对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学术思考;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近年来我国特别是率先改革开放的广东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评论;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在机制层面所做的努力进行总结和反思。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学术前沿的理论思考,又有对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区经验总结评析,值得相关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实务工作者参阅。

前言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社会政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治理离不开社会政策
二、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社会政策
三、    以提高对公众需要的回应能力为核心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二章    社会治理创新路径述评
一、    社会控制(维稳)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二、    社会政策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三、    公共服务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四、    社会组织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五、    国家建设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六、    结语
第三章    社会治理创新的行动框架
一、    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二、    社会治理创新的行动框架
三、    结语
第四章    社会政策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    和谐社会呼唤社会政策
二、    社会政策及其作用
三、    中国的市场转型与社会政策的弱化
四、    从社会政策视角思考政府职能转变
五、    结语

第二篇    思考篇

第五章    福利态度还是福利程度:福利国家再认识
一、    福利国家概念
二、    福利国家实践的发展历程
三、    福利国家模式比较
四、    关于中国福利国家建设的争议
五、    结语
第六章    社会政策扩张与中国福利国家建设的论争
一、    争论的背景:新世纪的社会政策扩张
二、    关于中国福利国家发展的争论
三、    对争论的评述:福利国家发展的国家意图、政策能力与社会压力
四、    结语
第七章    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初探
一、    本土化是我国谋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立足点
二、    推进治理现代化需要积极借鉴西方经验,但并不等于西方化
三、    传统文化在我国当今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工作
第八章    政社分开还是政社合作: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二、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实践
三、    独立之后再嵌入:迈向社会法团主义
第九章    团结与承认: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
一、    中国式“慈善困局”: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
二、    社会政策的理念与制度
三、    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基于小悦悦事件的讨论
四、    结语:消除身份差异,构建“社会中国”
第十章    在维权与维稳之间:中国劳动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一、    不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    中国劳动关系:“重叠演化”与压制型劳工体制
三、    中国劳动关系中的三大悖论
四、    工人维权与政府维稳之间的张力
五、    走出维权与维稳的困境:若干政策建议

第三篇     探索篇
第十一章 社会政策视野下的“幸福广东”建设
一、    从GDP到人民福祉:社会变迁视中的“幸福广东
二、    “幸福广东“是广东人的幸福
三、    如何衡量民众福祉:幸福评价指标体系
四、    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反思
五、    结语
第十二章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广东经验
一、    基层治理研究概述
二、    广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经验
三、    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构想
第十三章 文化育和谐: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一、    治理现代化不能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    广东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三、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治理工程,助推广东基层治理现代化
第十四章 社会政策与地狱社会公民身份的构建——基于东莞市的案例研究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和农民工:东莞个案
二、    社会政策改革:从差异到融合
三、    地狱社会公民身份的形成
四、    结论
第十五章 政府购买服务监管评估机制研究
一、    监管和评估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困境和问题重重
三、    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和评估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第四篇     体制篇
    
第十六章 基于综治委名称变化的维稳体制转型研究
一、    政治稳定的国家诉求
二、    聚焦社会治安的旧综治委(1991-2011)
三、    聚焦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综治委(2011-2014)
四、    综治委再次改名回归社会治安
五、    结语与反思

岳经纶等主编:广州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报告(2016)

岳经纶、黄远飞主编的《广州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报告(2016)》一书2016年11月在人民出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详尽分析社会保障各个领域的发展改革历程,重点阐述了“十二五”期间广州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从宏观角度系统介绍了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历程,深度分析了广州社保领域的重要政策及其影响;从微观角度对社会救助(细分最低生活保险、医疗救助、辅助性救助服务)、社会福利(细分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福利)、住房保障等领域做了深入细致的论述,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改革的措施,为制定“十三五”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蓝图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本书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既有政策性、时效性,同时也有学术性。不但可以提升国内社会保障研究水平,而且可以搭建一个更高起点的平台。

 

目录:

前言/1

一、总报告

广州社会保障“十二五”发展成效与“十三五”发展蓝图/3

一、“十二五”时期广州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4

二、“十二五”时期广州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17

三、“十三五”时期广州社会保障发展蓝图/23

四、2016年广州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34

二、专题报告

广州养老保险发展报告/41

一、“十二五”广州养老保险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成效/42

二、广州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51

三、“十三五”广州养老保险改革发展的蓝图/54

四、2016年广州养老保险的工作重点/57

广州医疗保险发展报告/59

一、“十二五”广州市医疗保险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成效/59

二、广州市医疗保险的问题与挑战/72

三、“十三五”广州医疗保险改革发展的蓝图/75

四、2016年广州医疗保险的工作重点/79

广州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发展报告/82

一、“十二五”广州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成效/82

二、广州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91

三、“十三五”广州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改革发展蓝图/96

四、2016年广州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工作重点/100

广州社会救助发展报告/104

一、“十二五”广州社会救助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成效/105

二、广州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16

三、“十三五”广州社会救助改革发展的蓝图/122

四、2016年广州社会救助的工作重点/124

广州养老服务发展报告/125

一、未富先老的银发广州/126

二、“十二五”广州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成效/130

三、广州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34

四、“十三五”广州养老服务发展蓝图/138

五、2016年广州养老服务的工作重点/145

广州儿童福利发展报告/147

一、“十二五”广州儿童福利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成效/148

二、广州儿童福利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60

三、“十三五”广州儿童福利改革发展的蓝图/166

四、2016年广州儿童福利的工作重点/168

广州残障人士社会福利发展报告/173

一、“十二五”广州残障福利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成效/174

二、广州残障社会福利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83

三、“十三五”广州残障社会福利改革发展的蓝图/186

四、2016年广州残障社会福利的工作重点/190

广州住房保障发展报告/192

一、“十二五”广州住房保障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成效/193

二、广州住房保障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200

三、“十三五”广州住房保障改革发展的蓝图/202

四、2016年广州住房保障工作重点/205

三、研究论文

广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度性研究/211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212

二、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适度性:“质”的维度/214

三、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适度性:“量”的维度/215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219

广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222

一、文献综述/223

二、“十二五”以来广州市低保政策的变化/229

三、广州市低保政策的成效与不足/238

四、总结/243

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247

一、文献综述/248

二、概念界定与制度现状/252

三、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基金运行情况分析/255

四、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未来趋势分析/273

五、维持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政策建议/277

四、调查报告

广州居民福利态度调查报告(2016年)/289

一、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289

二、广州居民福利态度分析/293

三、结论与建议/312

五、大事记

广州社会保障大事记(2015年1月——2016年6月)/319

一、广州社会保障大事记(2015年1月——2015年12月)/319

二、广州社会保障大事记(2016年1月——2016年6月)/332

景怀斌著: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

景怀斌教授的专著《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2016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政府决策是社会治理措施取舍的组织过程,既是管理行为也是政府属性的体现,构成了理解中国发展模式的必要层面。政府决策固然是政府管理者的选择行为,也为政府政治性、制度性规约,故单一的决策者或制度分析是不完整的,统合政府组织性与人行为机制的制度—心理机制是新的分析框架。由此,本书采取问题中心、学科思维、现实回应的研究策略,分别讨论了中国政府决策的体制、制度内容,政府决策的生态机制,决策者心理模型,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效应及心理化过程,国家生命体隐喻及其国家逻辑,决策制度的现实规则化和质量管控等问题。本书是公共管理框架下的认知与决策研究,在方法论、决策理论、制度理论和公共管理国家逻辑等方面有自己的学术解释,可供公共管理、认知科学、社会文化等研究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任务/1

一  中国发展需要决策视角的解释/1

二  政府决策内在机制的探析与反思/6

  (一)中国政府决策真实过程描述/6

  (二)政府决策质量管控/7

 

第二章  决策研究状况与可能突破的视野/8

  一  决策与政府决策/8

  二  决策理论的范式与层次/9

  三  个体决策理论/11

    (一)理性最大效用理论/11

(二)有限理性理论/13

(三)生态理性理论/15

  四  群体决策的理论/16

    (一)群体决策/16

(二)团体思维/19

(三)群体分散/21

  五  政府决策的理论/21

    (一)组织过程理论/21

(二)官僚政治理论/22

(三)渐进决策论/23

(四)多元启发理论/25

(五)政策过程诸理论/27

  六  中国政府决策的研究/28

  七  政府决策研究的挑战/30

(一)“理论的”与“真实的”决策之间的分离/31

(二)个体范式与政府组织范式的隔膜/32

(三)静态截面与动态过程的紧张/33

  八  可能突破的视野:制度—心理机制/34

    (一)政府决策本质上是制度性的/34

(二)政府决策的公共社会性/35

(三)政府决策是由人进行的/35

(四)政府决策是在制度—心理机制下完成的/36

 

第三章  研究概念与框架/38

  一  概念厘定/38

    (一)中国政府决策/38

(二)制度/41

(三)决策者/43

  二  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空间/49

  三  研究内容/51

    (一)政府决策的制度形态/51

(二)政府决策者的“心理模型”/53

(三)政府决策的组织方式/54

(四)政府决策的深层理论问题/58

 

第四章  研究策略与方法/60

  一  研究策略/60

    (一)问题中心、学科思维的策略/60

(二)“问题空间”的因素—结构—功能构建策略/62

(三)“时地人”的通情式解释/64

  二  方法选用/70

    (一)案例法/70

(二)问卷实验法/71

(三)实验法/71

(四)扎根理论/75

 

第五章  中国政府决策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78

  一  中国政府体制/79

    (一)国体与政体/79

(二)“党的领导”制度/80

(三)国家权力结构/84

  二  决策制度/85

    (一)民主集中制/85

(二)政府重大决策程序制度/86

(三)党政联席会议制度/88

  三  政府决策者/89

    (一)直接决策者与第一决策者/89

(二)决策咨询机构相关方/93

  四  公共问题与决策任务/94

  五  中国政府决策的结构特征/96

    (一)党的核心地位/97

(二)党政合一/98

 

第六章  政府决策的生态机制/100

  一  决策的生态视野/100

  二  政府“二次决策”现象/102

(一)“二次决策”现象界定/102

(二)“二次决策”的必然性/103

  三  网吧政策的“二次决策”/108

    (一)案例背景/108

(二)2002年之前的网吧政策制定/110

(三)2002年至2004年网吧政策制定/111

(四)2005年至2009年网吧政策制定/115

(五)2009年至2012年网吧政策制定/119

  四  网吧“二次决策”中的作用因素与机制/126

    (一)政策空间与地方自主裁量/126

(二)政府立场/128

(三)决策者的心理/132

(四)决策群体心理/134

(五)利益博弈/137

(六)“二次决策”的议程形成/140

(七)“二次决策”的政策目标形成/143

(八)“二次决策”的生态机制/143

  五  “二次决策”评价/145

    (一)积极作用/145

(二)存在问题/148

(三)启示/155

 

第七章  官员的决策心理模型/158

  一  研究问题/158

  二  问卷设计/159

    (一)决策心理因素/159

(二)决策心理/160

(三)模拟决策任务/160

  三  样本/162

  四  决策心理基本状况/163

    (一)总体状况/163

(二)价值观状况/164

  五  决策过程感知/166

  六  决策取向/167

  七  决策人口学变量差异/168

  八  决策心理模型/173

(一)“政府绩效”取向决策心理模型/174

(二)“集体利益”取向决策心理模型/177

(三)“民本”取向决策心理模型/179

(四)“民权”取向决策心理模型/183

 

第八章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效应与心理化机制/185

一  实验的理论框架/186

  (一)三种主要决策制度/186

  (二)制度作用的群体决策研究/188

  (三)研究的操作理论框架/190

二  研究方法/192

  (一)实验设计/192

  (二)被试/192

  (三)实验任务/193

  (四)刺激材料/193

  (五)决策行为记录表/194

  (六)决策心理体验问卷/195

  (七)实验程序/196

  (八)实验操纵效果检验/197

三  实验结果/198

(一)不同决策制度下的群体行为指标异同/198

(二)不同决策制度下个体行为指标比较/199

(三)不同决策制度下的决策心理体验/202

(四)决策心理与决策行为的相关分析/203

  四  “制度”效果/205

  五  制度作用的机制/206

(一)民主集中制/208

(二)民主投票制/209

(三)协商民主制/210

(四)制度作用的一般方式/211

(五)三种制度在群体决策运行中的效果评价/213

六  制度心理化机制/213

(一)制度心理化的理论框架/214

(二)决策群体的制度感知、遵循和应对的差异/216

(三)决策个体属性与制度心理化的关系/219

(四)群体决策中制度遵循的心理过程/223

 

第九章  几个底层理论问题/232

  一  政府决策的国家逻辑/232

(一)生命体:国家本质的中国式隐喻/232

(二)生命体国家逻辑及其特征/237

(三)国家逻辑的三重对应/241

(四)国家逻辑下“公共管理”的任务/247

  二  政府决策的“事实”与“价值”/250

(一)中国政府决策中的“价值”/251

(二)中国政府决策中的“事实”/256

(三)中国政府决策中的价值—事实逻辑/257

三  制度—心理机制中的规则变异/258

(一)制度及其变异/259

(二)制度“心理化”/262

(三)制度—心理机制下的“规则”/264

(四)“制度失效”及其组织化/268

四  “领导中心模式”的决策现实规则/270

(一)“领导中心模式”现象/270

(二)“领导中心模式”的决策机制/271

(三)领导中心模式决策的特征/273

五  民主集中制的决策质量管控/280

(一)政府决策质量管控的分析框架/280

(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与问题/282

(三)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效应最大化措施/285

 

附录一  决策心理因素与模型调查问卷/288

 

附录二  决策实验材料/299

 

参考文献/314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