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评估在中国的实践与政策倡导
影响评估在中国的实践与政策倡导
摘要:
政府公共政策以提高社会公共福利为核心目标。如果公共政策能被正确地制定与实施,往往会取得成本收益最优的效果。当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身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但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基于高质量的影响评估实证研究结果,这种政策制定过程本身就可以促进和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多年来,尽管政府在经济、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扮演了主要角色,但是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实证研究和影响评估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公共政策的议程相对简单明了。
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试图从中等收入跻身为高收入国家,原来的相对简单明了的公共政策议程已经不太适应。在通信技术、交通运输网络、高新技术高度发达并被广泛应用的今天,社会对公共发展政策所能容许的错误边界越来越小,此时制定正确的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开始推行基于实证研究的公共政策制定方法?这种方法针对哪些社会问题?政府该如何参与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参与以影响评估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情况往往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类别的政策问题,基于团队多年开展的40多个随机干预实验的政策倡导行动研究项目,我们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持续实验、观察、部分参与和全程参与这四种不同模式。
讲座者介绍:
史耀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智库建设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 简称REAP)教育事务部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经济学和农村教育与发展。在田野调查和政策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开拓性地采用随机干预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简称RCTs)的影响评估方法,在营养、健康与教育,初高中教育机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与教法和公共治理等五个领域开展了四十多项行动实验研究。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69篇被SSCI/SCI期刊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