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经纶等著: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岳经纶、邓智平著的《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一书于2016年3月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学术专著,初步建构起了一个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政策学路径。本书认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导向,通过发展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讨论社会政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对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学术思考;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近年来我国特别是率先改革开放的广东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评论;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在机制层面所做的努力进行总结和反思。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学术前沿的理论思考,又有对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区经验总结评析,值得相关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实务工作者参阅。
前言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社会政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治理离不开社会政策
二、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社会政策
三、 以提高对公众需要的回应能力为核心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二章 社会治理创新路径述评
一、 社会控制(维稳)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二、 社会政策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三、 公共服务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四、 社会组织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五、 国家建设路径的社会治理创新
六、 结语
第三章 社会治理创新的行动框架
一、 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二、 社会治理创新的行动框架
三、 结语
第四章 社会政策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 和谐社会呼唤社会政策
二、 社会政策及其作用
三、 中国的市场转型与社会政策的弱化
四、 从社会政策视角思考政府职能转变
五、 结语
第二篇 思考篇
第五章 福利态度还是福利程度:福利国家再认识
一、 福利国家概念
二、 福利国家实践的发展历程
三、 福利国家模式比较
四、 关于中国福利国家建设的争议
五、 结语
第六章 社会政策扩张与中国福利国家建设的论争
一、 争论的背景:新世纪的社会政策扩张
二、 关于中国福利国家发展的争论
三、 对争论的评述:福利国家发展的国家意图、政策能力与社会压力
四、 结语
第七章 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初探
一、 本土化是我国谋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立足点
二、 推进治理现代化需要积极借鉴西方经验,但并不等于西方化
三、 传统文化在我国当今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工作
第八章 政社分开还是政社合作: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二、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实践
三、 独立之后再嵌入:迈向社会法团主义
第九章 团结与承认: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
一、 中国式“慈善困局”: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
二、 社会政策的理念与制度
三、 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基于小悦悦事件的讨论
四、 结语:消除身份差异,构建“社会中国”
第十章 在维权与维稳之间:中国劳动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一、 不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 中国劳动关系:“重叠演化”与压制型劳工体制
三、 中国劳动关系中的三大悖论
四、 工人维权与政府维稳之间的张力
五、 走出维权与维稳的困境:若干政策建议
第三篇 探索篇
第十一章 社会政策视野下的“幸福广东”建设
一、 从GDP到人民福祉:社会变迁视中的“幸福广东
二、 “幸福广东“是广东人的幸福
三、 如何衡量民众福祉:幸福评价指标体系
四、 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反思
五、 结语
第十二章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广东经验
一、 基层治理研究概述
二、 广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经验
三、 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构想
第十三章 文化育和谐: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一、 治理现代化不能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 广东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三、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治理工程,助推广东基层治理现代化
第十四章 社会政策与地狱社会公民身份的构建——基于东莞市的案例研究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和农民工:东莞个案
二、 社会政策改革:从差异到融合
三、 地狱社会公民身份的形成
四、 结论
第十五章 政府购买服务监管评估机制研究
一、 监管和评估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困境和问题重重
三、 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和评估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第四篇 体制篇
第十六章 基于综治委名称变化的维稳体制转型研究
一、 政治稳定的国家诉求
二、 聚焦社会治安的旧综治委(1991-2011)
三、 聚焦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综治委(2011-2014)
四、 综治委再次改名回归社会治安
五、 结语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