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广州日报-何艳玲:去年广州蝉联“优等生”

发布人:太阳集团tyc8722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4-01/20/content_2519514.htm

 

何艳玲

《广州日报》

去年广州蝉联优等生

 

广东省“两会”期间,各地、市2013年社会、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本报记者昨天梳理广州市各项城市发展指标、盘点广州的“年终奖”时发现,2013年广州拿了多个颇具风向标意义的“第一”,继续蝉联“优等生”:获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榜首,被《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评为第一,获得《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总分第一,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并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排名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恒大拿到了首个亚冠冠军,获得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第一个洲际冠军,为亚洲瞩目,也为广州波澜壮阔的2013年,添上动感美好的记忆。

  最佳商业城市

  ——“中心”影响输赢

  国际顶尖财经杂志福布斯连续十年推出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中,广州早已是常客,凭借着在客运和货运能力方面展现的强大能力和华南中心城市地位,以及相对较低的经营成本、活跃的民营经济,广州近年来三度登上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榜首。在2013年,广州经营成本再度相对降低,同时保持了在货运、客运、物流方面的绝对优势,再次问鼎。

  最佳商业城市的背后是这座中国“千年商都”的强大辐射力。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商务人士云集广州,这里有“世界第一展”广交会,这里有起码超过10座影响全国甚至亚洲的专业批发市场,50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商品批发集散地,这里还有排名亚洲前列的空港、海港口岸,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零售总额持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巨量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在这座城市流动,正如国际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卡斯特尔指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主要在于有多少财富和要素流经这里”。商业中心、交通中心、会展中心……体现了广州作为华南地区唯一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后劲,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制造、区域金融、港口、信息中心,这是广州自身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

  “中心定位为广州引领发展奠定了基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这个战略为广州建设‘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提供了巨大的支撑点。”李鲁云表示。

  公共服务能力

  ——民生大过天

  今年1月5日,广州同德围地区,一座横贯该地区的南北高架桥正在紧张施工,广州市建委当天透露了竣工日期,争取6月29日通车。自此,困扰了30多万同德围街坊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这是广州近年来下大力气整治城中村、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缩影之一,以问题最严重、居民密集程度最高的同德围为范本,广州将民意、民生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成立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一口气推出了数十项工程,赢得了民众的高支持。             (下转A7版)

  2013年广州所获部分奖项

  ■ 广州获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榜首

  ■ 广州被《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评为第一

  ■ 广州获得《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总分第一

  ■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并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排名第一

  ■ 广州恒大拿到首个亚冠冠军,获得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第一个洲际冠军

  (紧接A1版)同德围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主任,政协委员韩志鹏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多个重点工程开工以来,同德围每一天都在变化,“我就住在这里,最有发言权”。

  2013年,由8722太阳集团课题组牵头,全国19所高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参与对当地政府能力的测量,共同完成的《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对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进行政府能力测评,广州名列第一。

  课题负责人、太阳集团tyc8722教授何艳玲告诉本报记者, 课题强调以市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依归。“在做测量时,广州并没有明显失分之处,这可能也表明广州作为一个城市,其城市治理总体表现比较吻合我们所期待的现代城市治理模式。我自己生活在广州,对于广州作为现代城市的开放性是感受较深的。重要的是,我能感受到她在变得更好。”

  本报记者从规划、国土等部门了解到,从垃圾处理、养老机构、儿童公园、图书馆、文化场所等一大批公共项目的推进建设上, 民生、公益项目已经成为过去一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最大头”,2013年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共审议议题151项,民生公益类达到106项,超过总数七成。同德围改造控规、西关广场、老人院、儿童公园等项目均获得规委会高票通过,包括14个儿童公园选址,用地面积约162公顷,现已有9个开工建设,规划数量和规模堪称全国第一。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州在全面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十分注意倾听老百姓的声音,注重从城市管理走向“政民互动,协同善治”。

  “让人民满意”,正是广州践行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的蓝图所在。

  法治能力建设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3年6月,广州一份看似普通的文件——《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实施,竟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3天长时段播报,吸引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争相报道,形成了全国反响。

  原来,这一方案发端于一位政协委员曹志伟的提案——跑一份项目审批要走过“万里长征图”,引起了广州各级各部门的重视。行政审批程序再造,提升法治能力,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  广州再次拿出向自身利益开刀的勇气,将项目审批从原本需要的799个工作日,缩减至整个审批流程不超过145个工作日,其中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压缩为30个工作日,全国领先。真正从政策上解决行政审批时间冗长、手续繁琐等老大难问题。

  “大家一开始想不通啊!”广州市法制办主任吴明场告诉本报记者,要对行政审批职权、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革,前几年经过几轮的优化,广州的审批流程按照原定程序走,空间已经不大了。“最后能大幅压缩,是对官员工作模式、工作思路很大的触动,是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

  基于此,在去年底《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中,广州被评为第一名。本报记者统计,仅在去年,广州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审议通过政府规章8项和规范性文件30项,清理行政处罚职权3138项,行政审批职权391项,推进3705项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公开,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在全国首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网络直播和市规委会会议议事现场直播,发挥公众决策咨询监督作用,开展依法行政考核。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法治能力尤为关键。    

  小蛮腰上看广州

  ——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

  深化改革砥砺奋进

  经历了上一轮城市发展的辉煌,广州站在新起点上。去年一年,透过国外大城市频繁到访,印证着广州“更有魅力”。2013年,先后有加拿大温哥华,英国伯明翰、布里斯托尔,法国里昂,意大利米兰,韩国仁川,德国法兰克福,俄国圣彼得堡等城市市长到访广州,与广州达成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开展经贸往来的约定。

  “这在以前并不多见,尤其是很多欧洲的大城市,他们更多愿意去北京上海”。广州市外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也是广州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增强城市实力所带来的“叠加效应”,新形势下,如何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机遇和挑战,是广州在2014年要重点考虑的话题。

  “发展效率是关键。站在新一轮的起点上,谁效率高,谁就能在下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珺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为广州发展“把脉”。广州要把握这一优势,广州的多项效率参数尤其是核心指标——投资率多年来保持在健康稳健的水平,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衡量投资率的“边际资本产出率”证明了这一点, 广州的投资率却在15年来始终保持在27%至31%的区间,边际资本产出率则显示,每投入约2元,则产出1元效益,高于全国水平。“这也意味着,在新型城市化的推进中,广州有望进入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新周期。”王珺说。

  长期研究广州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多位专家回答本报记者时共同提到了这一点,“一方面,广州要看到,城市综合实力的变迁取决于国家战略大转移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广州要力争将压力变动力,将调整转型期变化为转型机遇期”。

  广州市社科院的专家指出,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州要继续用于制度创新,实施“多元化”战略,致力于构建综合性、多元化的产业体系,突出若干具有领先地位和较强带动作用的战略主导产业,实施高端化战略,打造产业的“升级版”,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推进珠三角同城化,以改革创造新一轮的“制度红利”,扶植“智慧经济”。巩固优势,补齐短板,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改革攻坚,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