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南方日报-陈天祥:以现实压力倒逼基层治理创新

发布人:太阳集团tyc8722

 

2014-11-07 04:43:38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社会治理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公众,所以,我们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治行为”、“社会建设不能完全依赖顶层设计,因为再前瞻的顶层设计,也不可能覆盖每个细枝末节,我们要找到顶层和基层的结合点”……
  以上是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于2012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讲话。同年,深圳市全面启动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要求全市上下就基层党建区域化、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社区公益服务、楼(栋)长五个方面力推社会建设。
  如何在全市规定动作之下有效推进“风景林工程”?两年来,地处深圳原特区外的龙岗区下辖的8个街道结合各自情况,以现实社会治理压力为转型动力,以五大“风景林工程”项目为内容,积极探索社会建设新机制新模式,争相打造社会“风景林”。

  南方日报记者 张东方

  立体推进

  5项目“开花结果”

  龙岗区在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上奋力推进,与其说是全市的要求部署,不如说是现实的压力所迫。

  人口数量巨大、人口结构复杂的龙岗区,社会治理压力比原特区内大很多。尤其是在社区层面,基层党建的不够完善、社区服务的水平不高、居民自治的意识不强等诸多现实短板和治理压力,让龙岗区在推进以基层党建区域化、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社区公益服务、楼(栋)长为五大内容的“风景林工程”上动力十足。

  2012年8月,在深圳市召开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现场会后,龙岗区立即召开全区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推进部署会。该区对“风景林工程”尤为重视,将该工程作为区委重点督查项目来抓,在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等方面都特别注重。两年来,龙岗区的努力探索收获了累累硕果,“风景林工程”中的五大项目“全面开花”:

  —在基层党建区域化项目上,该区通过设置社区综合党委,实施社区第一书记、片区民警进社区领导班子等制度,以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建设。目前,该区109个社区全部顺利完成综合党委、纪委换届选举,建立健全了社区综合党委第一书记、纪委、监事会和居民(股东)代表“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强化了对社区事务和社区干部的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民主监督。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坂田街道南坑社区作为“村改社”社区的新典型,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广东省南粤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社区服务中心项目上,该区去年11月在全市率先实现106个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今年,该区针对社区服务提质提效。比如,在设置服务项目上,该区贴近居民实际需求,采取发放问卷、议事会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除深圳市规定的11项基本服务项目外,该区不少社区还主动开发特色服务项目。比如,南湾康乐社区将无偿公益服务和微利商业服务结合,既确保居民享受到价廉质优的商品,又实现了可持续的财力分担。

  —在社区居民议事会项目上,该区借鉴宁波等地的先进经验,以“和谐共建促进会”(简称“和促会”)为载体,按照“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和组织加入,共建共享。实际工作中,注重收集社情民意、解决民生问题。以2013年为例,该区召开居民议事会议899次,议决事项912项,落实事项854项,推动解决了居民交通出行、社区环境整治、辖区企业服务、社区居民权益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有效发挥了“和促会”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调解社会矛盾、反映群众诉求、促进社区和谐的作用。

  —在社区公益志愿服务项目上,该区以关爱帮扶困难群体,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出发点,鼓励和发动社区居民参加公益志愿服务。该区出台相关规定,细化公益服务项目的申报、立项等流程,发动241名有意愿的困难优抚对象在帮助他人中改善自身生活状况,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专业社工和社区骨干志愿者的项目策划优势,立足社区实际需求,拓展社区公益服务范畴,开发社区星光老人之家管理等74个社区公益服务项目。

  —在楼(栋)长项目上,该区把楼(栋)长项目作为强化群防群治、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全区符合推行条件的50811栋楼宇已全部配备楼(栋)长。通过发挥楼(栋)长的桥梁纽带作用,上报各类隐患信息达13032条,协助呈报流动人口信息263375条。同时,为推动楼栋长交流与自治,全区建成楼(栋)长服务站35个,成立了楼(栋)长联合会,发展会员1661名。中央政法委、广东省公安厅、深圳市政法委等部门多次对该区楼(栋)长服务站及楼(栋)长联合会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创先争优

  8街道“风景”各异

  近两年深圳市全面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无疑为老百姓办了件民生实事。然而,对于辖区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大社区而言,仅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难以满足所有居民的服务需求,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的龙新社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社区。

  沿着龙岗区南通道向北直行到尽头,再绕上一条小路行至尽头,方可到达龙新社区服务中心。由于周边公交线路较少,很多社区居民觉得要到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很不便。记者了解到,龙新社区位于龙岗街道东北部,总面积4.7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万人,共有9个居民小组、3个花园小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该社区2011年8月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然而,社区服务中心位于社区东北部,位置较为偏僻,经过服务中心的公共交通较少,道路状况也较差,居民到中心享受和开展社区服务有诸多不便。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龙岗街道探索出“一中心多站点”社区服务新模式。以龙新社区为例,该社区整合各居民小组公共场地、办公楼,根据居民的需求增加部分服务和器材,如图书角、儿童游戏室、棋牌室、健身器材等,先后在赤石岗、沙背坜、大围、桥背、新塘围、吓埔等6个居民小组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并确定“一服务站一社工”的服务管理模式。

  “我现在每天上午都来社区服务站做做手工,跟大家聊聊天,非常方便,还不耽误中午回家做饭呢。”家住龙新社区赤石岗的王女士表示,自从龙新社区在赤石岗居民小组设立社区服务站后,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了,在社工的帮助下学会了制作手工花、收纳盒等手工活儿。

  记者了解到,上述居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专业的社区服务的“一中心多站点”模式,龙城街道也在大力推广。以愉园社区为例,该社区服务中心设于龙城国际小区,于2013年7月正式向居民开放。由于辖区花园小区众多,管辖人口过多,社区服务中心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服务好社区的所有居民。加上服务中心设置于花园小区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最大化。为打破这一困局,愉园社区整合多方资源,在距离服务中心较远的小区(欧景城、花半里、东方御、香林玫瑰园、徽王府等)成立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家政等服务,并以“社工+挂点干部+义工+党员+志愿者+律师”模式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打造“一刻钟服务圈”。

  “一中心多站点”社区服务模式,只是龙岗、龙城街道“风景林工程”的典型项目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六个街道的“风景林项目”也颇为便民,且各具特色。

  平湖街道创新的“平安社区促进会”,借助社会力量、社会资金维护地方治安,辖区12个社区全部成立“平安社区促进会”,139家企业、6个居民小组、1256名社会人士主动捐赠“平安资金”509.7万元。

  坂田街道创立“南坑社区圆梦慈善基金会”,募集110万元资金为社区低收入者、经济困难者提供经济援助,资助改善社区内服务设施及社区教育、卫生、环保事业。

  南湾街道创新“阳光妈妈”服务项目,利用社会爱心公益人士、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和就业指导师等服务力量,为单亲贫困母亲、失业女性、特殊困难女性等提供就业帮扶、家庭支援等服务。

  横岗街道在化解社会矛盾实践中探索出“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创造性地将司法确认引入信访工作,以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的形式固化信访调解成果,有效克服了信访调解结果缺乏强制性、权威性的弱点,为依法有效终止信访纠纷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布吉街道创新的“科技围村”模式,使辖区治安明显改善,其小投入大回报的基层治理模式受到公安部的关注。

  坪地街道针对当前企业劳资关系相对紧张、用工困难、新生代员工需求的情况,和区有关部门联合推出托儿所、夫妻房、免费WiFi等一系列举措,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提质增效

  平湖的实践路径

  如果把去年比喻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年”,那么,今年就是社区服务“提升年”。“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只是量的突破,如何将数量优势转化成服务居民群众的质量和效果优势,才是我们要做的大文章。”龙岗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社工委主任熊国伟曾指出,社区服务中心不仅是挂个牌子、搭个架子,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建设如何提质提效?平湖街道的实践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针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初期服务阵地“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中心敬而远之、想进却不敢进的问题,平湖街道社工办积极协调风景林建设项目牵头部门和社区工作站,推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社区行政办公楼内的新南、鹅公岭、辅城坳、良安田、山厦等五个社区另行选址,解决了社区服务群众“门难进”问题;

  针对部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初期场地选址“偏、散、小”的问题,该街道社工办会同相关部门多次深入社区做协调工作,向社区两委班子深入宣传“风景林工程”建设在服务社区群众上的重大意义,使良安田、山厦、力昌、新南、辅城坳、新木等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场地选址较偏、功能室分散、空间偏小问题及时得到调整完善;

  针对来深建设者享受社区服务时间的特殊性,该街道积极引导社区服务中心按照广大来深建设者的上下班作息时间调整场地开放时间,保证社区服务中心的开放尽可能与居民闲暇时间相吻合,大多数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了周六日全天向社区群众开放的工作模式。力昌社区还根据本社区特点,将每天的服务时间顺延至晚上9点,较好地解决了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时间与群众实际需求不一致问题;
  ……
  简而言之,平湖街道的实际做法,褪去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行政化色彩,提升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开放性、便利性、亲民性,让社区服务中心回归服务社区的本位。此外,记者获悉,平湖街道近期正在酝酿出台《社会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拟通过实施社区服务项目奖惩制度、建立基层治理创新促进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培育促进机制、建立社工人才成长促进机制等,系统性推动社会建设提质提效。

  观察家

  引导基层自治

  创新莫丢传统

  陈天祥(太阳集团tyc8722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龙岗区“风景林工程”推行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议事会、社区公益服务等举措,陈天祥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政府就应当引导基层自治,“政府之手”不宜伸得太长。

  “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陈天祥表示,在古代,中国社会治理对于县以下采取民间自治。而如今,政府对于社区治理都经常插手。他以业委会为例介绍说:“我走了一些地方发现,业委会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开发商定的,一种是政府推荐成立的,还有一种是业主自己选出来的。”陈天祥说,后来他发现,不少开发商定的、政府推荐成立的业委会,都被业主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业主自己选出来的业委会。这表明,业主自治才是最具生命力的。

  “龙岗区探索的政府改革、简政放权,鼓励社会组织承接社会职能。这个思路是对的,切合时下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陈天祥认为,政府不应一味的管控,而要善于借用社会力量来推进社会治理,解决社会矛盾、民生短板的根子,才是社会建设的出路。

  如何加强基层自治?在陈天祥看来,各地政府在这方面不应过多的玩新概念、新花样,而应加强传统的群团组织建设。“现在老百姓有问题,都习惯向政府投诉,或者向媒体曝光。而传统的代表民众利益、化解民众诉求的工青妇、居委会等群团组织,似乎被人们淡忘了。工会也是,员工有诉求找工会的不多,反而投诉、堵路行为频发。这些都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对这些群团组织不太信任了,认为他们带有官方色彩,为老百姓办的实事不多。”陈天祥认为,深化基层治理,老百姓不在乎花样之多,能够真正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这样,党和政府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