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陈天祥:部门违反清单规定将受问责处理
来源: 佛山日报 日期:2014-11-13 编辑:何欣鸿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佛山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针对行政职权清单和企业投资管理“三单”,争相抢麦发问。
1
有何创新?
新举措体现四方面特点
记者:不少省市,比如上海和浙江之前也有发布过权责清单,请问佛山所发布的权责清单有什么创新性的举措?
答: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权责清单的编制工作,包括广州、珠海、成都、南京等。结合佛山的实际进行编制,做出了我们自己的特点。
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其他地方编制的更多是行政职权上的权责清单,而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纵深、延伸,编制企业投资管理“三单”;二是范围更广,不少地方编制的是本级政府部门的权责清单,而我们这次的范围是扩展到市、区两级的政府机关,再包括中央、省属驻佛山等172个单位;三是清理更为深入,不仅仅是清理名称、主体,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各部门之间的横向、纵向权力关系,避免争权和推责;四是清理更为系统、全面,在清理目录的同时,更注重推进标准化的建设。
2
清理幅度多大?
涵盖170多个部门
记者:佛山在清理权责清单时的幅度有多大?
答:权责清单的清理,首先要遵循法定原则。涉及环保部门职权的法律、法规、规章就有60多部,涉及交通部门的有120多部,相应的职权就比较多。现在所清理出来的权责清单,都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包括170多个部门。
因为佛山的行政审批改革一直走在前头,自1998年我们取消了800多项审批事项。这次,在有限的空间里,又取消了95项行政审批项目。
3
如何监管?
将有工作组来督查落实
记者:下一步我市将建立权责清单问责机制,能否简述其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答:首先,对于行政许可,目前已经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法规,由行政许可的设立、运行、社会的评估都有一个完善的机制,这是其中一个监管方法。其次,从明年开始,绩效管理从纪检监察部门划归到机构编制部门,计划将清单的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做一个相应的挂钩。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落实”、“不落实怎么办”。对此,政府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加强督查,对于违反清单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问责、处理。
4
下一步工作?
将开发电子监督系统
记者:推进行政职权标准化建设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能否介绍一下?
答:行政职权标准化建设主要分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两部分进行。对于行政审批,我们制定了目录标准、流程标准和裁量标准等的标准。也就是说,法律法规规定得非常细的标准,全市统一名称和称呼,让老百姓看得懂,以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的方式呈现。
对于行政处罚的标准化,社会上一直都有“这样子处罚我,程序是否符合标准”等的疑问。目前,我们以南海区作试点,对处罚的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对自由裁量权,通过这次标准化建设,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一定范围内明确规定处罚。
我们也将开发针对行政处罚的电子监督系统,把行政处罚事项纳入系统中。
场外声音
政府权责清单公布获得各界“点赞”
权力有了“紧箍咒” 企业唱好“市场经”
“有了这些清单,我们企业也更加明白什么项目能投资,什么不能投资。”昨日,市、区两级政府权责清单公布,晒“家底”,给自己“动刀子”,这一自我革命的“壮举”引来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纷纷点赞。
行政有指引
各部门拍手称好
昨日公布的政府权责清单主要包括佛山市行政职权清单和佛山市企业投资管理“三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审批清单和监管清单)。经过清理,市、区两级政府共公布保留了行政职权11773项,涉及172个单位,包括市、区两级直属机关和中央、省属驻佛山单位,真正把政府自身的权力“晒”了个透。
“这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是一个好事,工商部门有哪些权力大家都知道一清二楚,以后市民办证、开店能有明确的指引。”市工商局局长李学昌认为,不少市民开店、办厂不成功,以为是我们工商局的“错”,现在部门的权力都摆在那儿,市民找谁有了准确的对象,不用再背“黑锅”了。
在禅城区环城局环境监察科科长冯凯鸿看来,权责清单的编制进一步明确了执法部门的责任。“没有这个权责清单,我们去执法时,有些企业态度不好,市民也不理解支持我们。有了这份于法有据的清单,我们在执法时就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中有了底气,也能更好把握尺度。”
“目前依然存在层级与层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灰色’地带,权责清单则更加明晰了层级、部门的责任,有利于避免随意的行政行为。”禅城区卫计局副局长关展宏表示,接下来,也会编制权责清单,明晰部门之间、区镇之间的行政指引,让每一项行政作为都有理有据,有法可依。
南海环保局环评科副科长吴子豪用“防止不作为,防止乱作为”来形容政府公布权责清单带来的影响。“以前,因为审批的目录比较笼统,一些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到哪里办的情况,现在有了清单,企业明晰了业务是否可以办理,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他们作出指引。”
改善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针对市场企业投资管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的90个行业大类、437个行业中类,分行业梳理编制“负面清单”、“审批清单”、“监管清单”,强化责任主体和链条式管理,明确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管理要素。这一全程式的服务,引来佛山不少企业称赞,纷纷表示,这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认为,有了这些政策,让企业心里有了一杆秤,更加明白什么项目能投资,什么项目不能投资,对于企业申请的项目来说,什么时候批,到底批不批也更加清晰。“以前搞一个新项目要咨询很多部门、找很多人,跑一个月下来还是很迷糊,有了负面清单后,不需要找任何人,坐在家里上网,进入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网站就了解得一清二楚,节省了人力物力。”
广东古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思哲说,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改革。“三单”管理释放了企业投资自主权,让企业能更积极参与项目投资。以前有些投资领域由于没有指引,导致企业进入投资门槛比较难。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环保水务处理等领域,这次改革负面清单按“法无禁止则可为”原则编制,让企业获得了更大的投资空间,也激发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秦志红说,政府出台企业监管清单,可以避免一些企业投资立项获得贷款后,在实际运作中却存在“变道”的情况,将项目投资最终没有用于实体经济,而是为了圈地或者获得扶持资金。监管清单的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行业的规范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政策落地之后,最好还要有标杆,并被媒体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知道。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会长吴育林建议,虽然明规则已经定了,但“潜规则”能不能打破?这个才是重点。“比如法律明确知识产权可以抵押贷款,但是如果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的话,那这个政策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有100家企业做到了,那企业也会更有信心。”吴育林说。
(佛山日报记者王轲、李晓燕、张艳利、陈逸群 见习记者周文琪、蔡嘉敏)
专家
解读
8722太阳集团行政管理学教授陈天祥:
编织笼子装权力 经济管制该松松
在昨日举行的佛山市政府权责清单新闻发布会上,行政职权清单和企业投资管理“三单”的发布成为议论的焦点。佛山率先编制完成政府的权责清单,其意义何在?编制企业投资管理“三单”,对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对此,8722太阳集团行政管理学教授陈天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权责清单的意义,不仅让市民明白政府在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政府部门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谈意义:
政府把权力放进笼子里
谈起新鲜“出炉”的佛山政府权责清单,陈天祥坦言“佛山政府所公布的权责清单内容全面,走在全国前头”。
“权责清单的意义,不仅让市民明白政府在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政府部门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陈天祥说,当政府能把权责明朗化、明晰化,就等于是自己编织了笼子,把权力放置在了合理的框架内,这是政府自我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权责清单的实质是一个将正当权力合法化的过程。”陈天祥解释道,通过梳理部门权责,将法律、制度、政策的职责细化条例出来,使行政职权更加合理化、合法化。
谈界线:
政府应减弱对经济的管制
多年来,我国行政与市场管理常有权责不明状况,“有权则争、有责则推”等现象多受诟病。不依法界定权力边界,则潜规则盛行;缺少约束的权力也必然走向自我膨胀,甚至腐败。对于佛山政府公布的企业投资管理“三单”,陈天祥评价为:“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边界。”
“政府应减弱对经济的管制。”陈天祥说,以佛山政府公布的企业投资管理“三单”为例,负面清单上的项目不能做,审批清单上的项目要走审批程序,监管清单则列明政府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管的内容、标准和措施等,这将为企业经营者划好明确的界线,有助于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立。
陈天祥说,为防止市场失灵和“缺位”,政府运用适当的行政审批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是必要的;在此之外,应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谈监督:
重视培养行政伦理建设
对于如何落实权责清单监督的问题,陈天祥坦言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很重要。
陈天祥说,监督问责机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建立完善的电子监察系统,把所有的审批事项都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事项的内容、环节、审批人和所需时间进行动态监察,对没有按照公布要求去做的发出预警;二是开通公众举报投诉渠道;三是对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在建立健全的监督问责机制之外,重视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同样重要。”陈天祥说,以行政职权标准化为例,如果审批人员能有较高的行政伦理道德,具备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裁量时便更能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断。
陈天祥解释道,公务员作为伦理个体,他们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实际上亦是根据伦理规范进行价值抉择、平衡以及分配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公务员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势必会受到诸多伦理关系的影响。
“如何恰当地调和人情与法理的冲突,成为不少公务员在审批时需要面对的难题。”陈天祥说,重视行政伦理建设,构建完善的行政伦理体制,将有助于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他们为民谋利、为国效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