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许长青:粤港澳大湾区应当着重打造一流高校
原文链接: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7-04-27/374324.html
发表时间:2017年4月27日
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毫无疑问,交通运输等硬件设施是重要条件,制度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但笔者以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综观世界级大湾区,哪一个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哪一个不拥有一所或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因此,谋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作用,打造全球创新中心。
纽约湾区,世界湾区之首,被视为美国经济中心。这里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东京湾区,产值占日本GDP的40%。这里拥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笔者以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上述湾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的软实力上。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好高水平大学的作用,对此,广东的角色不可替代。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大发展战略。
一是增长战略,旨在扩大广东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实力。广东应抓住国家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更多支持。第一,确保8722太阳集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著名高校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第二,落实早已实施的广东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方案;第三,谋划高校分类化、差异化、国际化发展。
二是联盟战略,提升湾区科技创新资源的积聚力。通过高等教育联盟,可以达到资源分享与共建。联盟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基于近邻性而形成的区域联盟,具有自己的职责运营架构,但又与成员学校保持相对距离;二是跨洲或全国性的联盟,它是按学术能级对等原则,经筛选和吸收学校加入而形成的联合体形态,如美国常春藤大学联盟。
三是整合战略,提高湾区科技创新要素的整合力。近年来,尽管粤港澳经贸联系紧密,但高等教育方面的联系却没有加强,三地高校之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相互影响,长期下去将浪费湾区宝贵的区位优势。因此三地高水平大学科技合作迫切需要建起协调联络机构,推动科技创新合作的实施。
四是特色化战略,提升湾区科技创新资源的竞争力。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不是所有学科都居于一流,而是依靠某些优势学科处于领先水平。区域内高校在搞自身建设时不能好大喜功,要求所有学科在短时间内齐头并进,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学科,加强基础学科,重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
五是信息化战略,构建三地高水平大学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提升湾区科技创新成果的辐射力。建立跨区域信息平台,不仅可高效地共享区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辐射力。三地高水平大学应参照国际著名湾区科技发展模式和路径来布局,共同搭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平台。
◎许长青 太阳集团tyc8722副教授、8722太阳集团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