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青年谈——“知行·对话”学术沙龙第三期成功举办
2024年6月22日下午,政务青年谈——“知行·对话”学术沙龙第三期在东校园太阳集团tyc8722D203举办。本期活动由太阳集团tyc8722研究生会和8722太阳集团MPA研究生会联合主办,邀请学院全日制研究生同学和MPA同学进行学术研讨。本次学术沙龙主题为“政府行为的理论与现实”,围绕《压力型体制下改革试点与规范问责之间的矛盾冲突》《农村“三资”问题的嵌入式协同治理之路》两大实证经验案例展开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在互动交流中启发新的思维视角。共有3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和MPA研究生参与沙龙。

▲ 活动现场
首先,2022级MPA研究生李旭白同学以《压力型体制下改革试点与规范问责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题作案例分享。李旭白同学将以租代购的改革试点为案例,探讨了改革试点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的背后存在的矛盾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改革试点面临存在宏观政策缺乏具体操作指引、政策衔接不协调、自上而下行政压力导致问责风险增加、激励支持不足等矛盾,并从政策支持不足和市场乏力两方面分析了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公共行动者的责任行为逻辑,并阐明目标契合、改革试点与法规适应三方面的困局。
2023级博士研究生余子凡同学从案例呈现的学术化水平等进行了评议,她认为该案例在压力型体制的背景下清晰地呈现了改革与问责的问题,具有改革试点案例的典型性,可以在概念术语化、突出案例的代表性、丰富理论背景等方面进行优化。

▲ 李旭白同学分享、余子凡同学评议
随后,2023级MPA研究生欧芸志同学分享了她所在团队参与全国MPA案例大赛并获得优秀奖的案例。案例题目为《粤村有“资”,何以“治”好——农村“三资”问题的嵌入式协同治理之路》,展示了粤西A市Y镇在管理农村“三资”问题上从问题到破局的四个阶段。案例探讨了原有的农村“三资”管理,自主探索试点交易平台,以及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平台介入这三个阶段所具有的问题,展示了通过交易方式迭代和信任构建,实现平台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该案例的分析部分搭建了详实的分析框架,从结构、关系、政治、文化、数字5项制度嵌入的角度破解三资平台困局。
2023级博士研究生林禹津对该案例进行评议。林禹津同学从自己参与案例比赛的经验出发,指出案例研究要避免重案例呈现、轻问题导向,应先解释如何从乱到治,再让问题回到文献中进行抽象化上升为理论问题,将共建共治提炼为资源利用、权威推动和制度框架能够产生的影响。他认为选取这样“一波三折”的案例研究能够用密尔求因果五法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变量意识和因果论证。此外,他还对案例分析框架提出了修改建议。

▲ 欧芸志同学分享、林禹津同学评议
研讨环节,同学们围绕案例议题和学术写作展开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彼此的观点分享从工作观察上升到学术问题,激发活跃思维。在关于具体实践的研讨当中,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农村“三资”问题的治理方式、不同地区的推行差异和用地问题,对回应性治理与执行问责严格的现状有了更多的认识,充实了经验材料的获取。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对案例的解析回归到街头官僚、委托代理等理论问题,聚焦学术问题进行了学理方法的训练。大家对于如何选定问题来观察实践,以及如何将实践问题落到逻辑主线上,并明确研究主体,避免叠加理论视角,形成了新的认识。

▲ 同学讨论互动
活动最后,2022级博士研究生唐银彬就理论与方法进行总结。他从实践理解和理论对话的角度肯定了学术沙龙活动对于互相交流的意义,并引导大家充分利用蹲点调研的优势,“置身事内”获取丰富材料。他强调从实践观察当中聚焦悖论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对话。他详细分析了数字赋能和负担、政策试点选点、政策创新扩散、权衡执行等案例分享中可以深入挖掘的切入口。针对一个案例材料中的不同研究对象,可以在控制权、结构—行动者、纵向创新驱动等不同维度中选定一个视角来凝练问题。他也建议大家对案例的成功、失败或混合式落地的结果有明确的定位,从而有助于在材料与理论对话的过程中找到创新的突破点。

▲ 唐银彬同学总结
活动结束后的餐叙环节,与会同学们继续围绕政府行为的理论与现实开展自由讨论,相互启发,拓宽思维视角。
本次活动为同学们搭建轻松愉悦的学术交流互动平台,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点拨,加深朋辈间的学术沟通与合作研讨。在深入互动与交流中,同学们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寻找知识的碰撞,研用融合,迸发思维的火花,促成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讨论场域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现实,再从实践案例回归到理论对话,解决学术研究中的困惑,提升对学术研究的认知与理解。太阳集团tyc8722研究生会与8722太阳集团MPA研究生会将持续举办学术沙龙,为同学们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营造学术交流的活跃氛围。

▲ 活动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