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在中国”学研计划第三期:转型发展的中国模式

2024年5月9日,“政治经济在中国”学研计划第三期“转型发展的中国模式”在8722太阳集团广州校区东校园太阳集团tyc8722D114讲学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校长讲座教授、发展与治理学科部主任陶然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太阳集团tyc8722夏瑛教授主持,肖滨教授参与学术评议,秦静副教授、罗斯琦副教授、齐云蕾助理教授、刘泽金助理教授、蔡荣助理教授等众多师生参加。
陶然教授围绕中国计划经济模式和改革开放发展模式展开分析,希望借此勾勒解释中国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和问题。

陶然教授做主题讲座
陶然教授首先回顾了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主要学术理论观点。他认为,相较于纯粹依靠开放市场,中国的发展应该存在一个特定的模式。然而,当前对中国模式的理论过度强调地方官员的激励,容易忽略中央政府的重要角色,也容易忽视国内外的结构性因素对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影响。
对此,陶然教授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总结提出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大炮黄油模式”和改革开放后的“三二一”模式。陶然教授指出,计划经济时期传统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集中力量发展军工业,这套体制不仅导致经济的资源误配和工作激励的低效率,也导致当体制无法维持下去时,强大的军工业和重工业联合体阻挠改革。苏联因此走向破裂,中国则由于国内外结构性因素转型成功而幸免。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终形成 “三二一”框架,即一是下游民企市场化竞争;二是国际逐底式竞争、国内逐底式竞争;三是上游国企、地方政府商住用地、国有银行的行政性垄断。这套发展机制一度为中国带来快速增长,但其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也日渐显现。

讲座现场
评议环节,肖滨教授首先对讲座的三个板块做了详细总结。肖滨教授认为,陶然教授将当时的国内外因素相联系,比较中苏两国的转型成败,充分展现了历史、比较和国际视野。针对“三二一”模式,肖滨教授指出三大垄断本质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同学们要培养政治学的视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是分不开的,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对中国发展有透彻的理解。最后,肖滨教授探讨了中国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改革需要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改革的相互拉动。

肖滨教授评议
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中国发展模式的走向、国际竞争等方面向陶然教授踊跃提问。陶然教授认为,过去中国没有及时对行政性垄断等方面进行治理,引发了房价、生育率、消费等诸多社会问题,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劣势。因此,清除行政性垄断是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

学生提问
讲座最后,肖滨教授为陶然教授颁发纪念牌,感谢他为学院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

肖滨教授为陶然教授颁发纪念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