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政治经济在中国”学研计划第一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念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人:赵旭英

        2023年12月27日,“政治经济在中国”学研计划第一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念及其当代意义”在东校园太阳集团tyc8722D114讲学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罗卫东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开启“政治经济在中国”的首场智识之旅。活动由太阳集团tyc8722副院长黄冬娅教授主持,院长谭安奎教授与赵雨淘助理教授参与学术评议,朱亚鹏教授、夏瑛教授、梁平汉教授、罗斯琦副教授等老师出席。

黄冬娅教授主持

        太阳集团tyc8722院长谭安奎教授作开场致辞,对罗卫东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政治经济在中国”学研计划设立的初衷。探求和反思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学理仍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工作,而政治经济在中国独特的实践形态及其知识意涵,也将在这一基础上得到彰显。在知识日益“散装化”的今天,学研计划旨在从政治与经济这一对关键关系入手,为理解和阐释现代化探索提供更为整全性的视野,以此回应真正具有现实感与时代感的重大学术议题。谭安奎教授表示,罗卫东教授在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尤其是苏格兰启蒙学派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他多年在高校从事人文社科方面的管理工作,是学科交叉研究的杰出倡导者和实践者,因此是“政治经济在中国”学研计划开场报告的不二人选。

谭安奎院长致辞

        罗卫东教授对学研计划的主旨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主题讲座中,他首先分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十五世纪随着欧洲政教合一体系合法性的解体,现代民族国家必须独立解决两大难题:如何积累国民财富,以及如何进行国家治理,后者关涉社会秩序的建构、社会利益的协调。十六、十七世纪,人们对“利益”的观念经历了从精神上的荣誉感到世俗经济概念的转向。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一系列思想家为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运作机理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理论解释,罗卫东教授从中提炼出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核心观念与论点。接着,他围绕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经济社会秩序的运行机理、良善社会的道德基础三大问题对亚当·斯密理论的展开深入探讨。在报告的最后,罗卫东教授从分工与财富、市场和同情心与社会秩序、有限政府等方面阐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当代意义。罗卫东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过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大理论抽丝剥茧,用以观照现实,为听众提供灵感与启迪。

罗卫东教授作主题讲座

        在对谈环节,嘉宾们围绕国家权力在市场形成与运作中扮演的角色、古典政治经济学至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变化等议题开展研讨。谭安奎教授指出,罗卫东教授从现代社会的发轫开始,追索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巨变的理解与阐释,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现代政治与经济所关心的核心议题。赵雨淘助理教授就全球性市场经济和民族国家的关系,以及市场“脱嵌”于社会的现象方面与罗卫东教授进行探讨。她提出,自由贸易市场的建立离不开民族国家对于国家利益的维护,现代市场经济似乎存在既制造联系,又强调分立的张力。罗卫东教授指出,亚当·斯密的理论旨在回答经济与社会运作的一般机制,民族国家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的边界,以及国家权力对于市场扩张的效果及其作用等问题,仍有待理论和现实的持续演进提供答案。作为兼具理论建构能力与现实关怀的学者,亚当·斯密在总结普遍规律的同时,对于现实世界中的复杂议题持谨慎态度。

赵雨淘助理教授评议

        问答环节中,师生们就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国家观、在道德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等话题踊跃提问。罗卫东教授基于深厚的理论积淀,对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理论作了更深入的介绍和阐明。他指出,亚当·斯密同样重视特定社会文化氛围与制度的作用,前述因素是自发的经济和道德秩序得以运转的基础。

师生互动交流

        最后,谭安奎院长为罗卫东教授颁发纪念牌,感谢他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学术交流。

谭安奎院长为罗卫东教授颁发纪念牌

        本期讲座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现代性”的阐释和解读,在经典中重拾真知灼见,反思当代世界,启迪政务师生基于跨学科视野与整全性的学术思维,为回应重大时代议题贡献力量。

        “政治经济在中国”学研计划旨在反思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为学界和广大读者同仁理解现代化、国家治理等重大议题提供深入见解。学院将持续以各种专题报告、学术对谈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学界在相关领域富有创意的代表性成果,将中国处理政治经济关系的独特经验,置于全球化视野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系统之中,探讨具有普遍学理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