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贫困治理的广东探索》丛书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贫困的个人难以幸福,贫穷的民族难言复兴。为了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人民不断发展经济、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治理贫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以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为着力点,中国贫困治理进入全新阶段。可以说,一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与贫困做斗争并消灭贫困的历史。
广东:中国贫困治理的先行者
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场和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的扶贫开发和贫困治理在中国的减贫治理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广东具有特殊的省情那就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既有位列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又有位列全国贫困县序列的东西两翼及山区县。粤东西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农业人口不少,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的缺口较大,新动能培育较慢,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落后。
“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一说法是对广东地区差异大的一个精确描述。如何在贫困治理过程中解决区域失衡问题是广东减贫治理的重要特色。自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结合顶层设计与本地实际,在扶贫开发、低保瞄准、特困人员供养、相对贫困治理等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出台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贫困治理之路。
在扶贫开发方面,广东较早地通过“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方式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施策进行了探索,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了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超越。在社会保障方面,广东不仅提高了低保标准,而且较早地进行了低保目标瞄准机制的创新,以代理家计调查模式超越传统的家计调查模式。与此同时,广东也对特困供养制度进行了创新。因此,对广东贫困治理的基本经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不仅能够突显广东在贫困治理中的先行一步,也可以为全面理解中国扶贫之路提供一个合理的入口。
在“双到”扶贫实施前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开发式扶贫是广东贫困治理的主导模式,该模式在解决区域整体贫困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不过,开发式扶贫在扶贫对象的指向性上较为宽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扶贫资源的浪费。为此,广东通过“双到”扶贫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从实践角度来看,“双到”扶贫率先开启了省级层面对提高扶贫精度的探索。“双到”扶贫方式提高了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贫困人口能够根据自身的致贫原因得到行之有效的帮扶,从而为精准扶贫阶段广东的贫困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广东全省可以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率先部署推进由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探索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社会保障贫困治理方面,广东也进行了有前瞻性的探索。作为中国最早在城乡同时建立低保制度的地区之一,广东早在1997年就开始着手建立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省在城镇和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低保标准的确定符合广东省经济社会增长的水平和城乡人均支出配比水平,形成了以区县级以上财政支付为主的低保资金供给机制。在低保目标的瞄准方面,作为改革“领头羊”的广东,通过积极的地方政策创新,有效地提高了低保目标瞄准的准确性,并提升了低保制度的治理绩效。低保改革的“广东故事”可以为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广东省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也形成了完善、系统的政策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广东省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保证政府投入只增不减。在保障水平方面,广东省规定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 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不仅如此,广东省还率先建立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制度,为特困人员,特别是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探访慰问、生活照料和住院期间的护理。与此同时,广东省还积极推动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供养机构区域统筹打包从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改革模式,以县(市、区)为单位,将辖区内所有区域性、乡镇敬老院等: 公办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统一打包成一个项目,交给社会资本方管理运营。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在贫困治理中坚持先行先试,始终走在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的前列。广东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全国层面具有代表性。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不同区域如何采取不同的政策举措,区域之间又如何合作脱贫,这些经验都将在全国层面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从广东省的贫困治理实践来看,无论是从扶贫“双到”到“精准扶贫”的扶贫历程,还是对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探索,抑或是在低保瞄准和特困人员供养领域的创新实践,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减贫治理所特有的各项政策手段,而且在贫困治理的探索方面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鉴于广东在贫困治理方面的先行探索及其有效成果,当前亟须以广东的贫困治理经验为载体,发出广东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坚定道路自信,提升中国在全球贫困治理中的话语权,向全世界共享中国特色的减贫经验。这既是本丛书的写作背景,也是本丛书的立意所在。
本丛书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本研究丛书试图以我国贫困治理的两大战略一一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为分析焦点,立足广东,心系中国,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准自然试验、案例研究等多元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尝试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经验维度全面分析广东贫困治理的政策实践。本丛书共五本,分别是《从“‘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基于广东经验的中国扶贫之路》《精准扶贫战略下;城乡低保目标瞄准及执行机制优化:广东经验》《广东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研究:供给侧改革的创新经验》《解决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江门经验》及《贫困认知与贫困治理——基于广东省的调查数据分析》。

- 《从“‘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基于广东经验的中国扶贫之路》,岳经纶 吴永辉 著
从广东省的贫困治理实践来看,省内由“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这一段扶贫历程,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减贫所特有的各项政策手段,而且在探索扶贫机制的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本书对广东贫困治理中的“双到”扶贫和“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广东扶贫经验为载体,发出广东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坚定道路自信,提升中国在全球贫困治理中的话语权,向全世界共享中国特色的减贫经验。

- 《精准扶贫战略下城乡低保目标瞄准及执行机制优化:广东经验》,庄文嘉 岳经纶 刘洋 著
本书将目光聚焦于城乡低保目标瞄准的“广东经验”,在回顾国内外贫困治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新时代以来广东低保瞄准的改革创新实践、引入准家计模型的识别指标体系、改革后的瞄准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梳理、测算和分析。城乡低保目标瞄准的“广东经验”,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乡低保对象瞄准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降低错保和漏报率,而且可以为2020年之后中国的贫困治理提供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路径。

- 《广东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研究:供给侧改革的创新经验》,岳经纶 庄文嘉 尤泽锋 著
特困供养制度改革以来,广东省走在全国前列,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积累了独特的创新经验。本书探讨了广东省特困供养人员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广东省分散和集中供养人员的需求和救助的供给情况、广东省特困供养人员制度改革的成效,重点关注广东如何引入ROT模式对特困供养机构进行供给侧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广东省特困供养人员制度的对策建议。

- 《解决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江门经验》,庄文嘉 岳经纶 胡项连 著
本书关注了广东省解决相对贫困治理的地方探索,聚焦了江门2016—2020年的精准扶贫改革及其成效,对江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探索进行深度解析。“江门经验”的重要突破在于跳出收入型贫困治理的思路,将贫困治理范围扩展到支出型贫困,总结出发展性机制、整体性机制、政策整合机制和内生动力机制等四大长效机制,为促进了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的衔接,实现了城乡扶贫的统一并对智慧扶贫和乡村振兴产生了积极影响。

- 《贫困认知与贫困治理:基于广东省的调查数据分析》,岳经纶 庄文嘉 程璆 著
本书的一个特色是,推进贫困研究的范式由客观贫困测量向主观贫困认知拓展,贫困研究对象由个体贫困向群体贫困延伸。重点梳理了贫困认知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概况,回顾了中国贫困认知的现实情境。通过分析广东省2017年度和2018年度人民美好生活的调查数据,对公众的贫困认知现状进行多维测量,以了解公众在贫困程度、扶贫方式、瞄准机制、扶贫成效等方面的态度与看法,并从主观认知的角度评估广东精准扶贫的成效。在中国贫困治理的新时代背景下,对贫困认知生成逻辑的分析与思考,能进一步推进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也能为2020年之后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实践与发展提供深刻的价值启示。
本丛书的编写主要依托于太阳集团tyc8722和8722太阳集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的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团队的长期科研积累。自2010年以来,社保研究团队一方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的纵向研究课题,另一方面与广东省及地级市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这些课题大多与扶贫及社会助相关。经过多年的努力,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数据,也对广东省的相关政策过程和政策发展有了更深入系统的理解。研究团队认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广东省在减贫治理领域的政策探索和实践成效,对我国的减贫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研究团队萌生了出版一套有关广东省贫困治理实践和经验的丛书的念头,从精准扶贫和社会救助两大领域, 深入探讨和总结广东的经验,讲好贫困治理的广东故事,为建构贫困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提供广东元素。
我们希望本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对贫困治理广东经验的总结与研究,丰富减贫治理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为2020年之后中国的贫困治理提供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从而为全球贫困治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