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凝聚校友智慧 共商人才培养 ——太阳集团tyc8722赴北京开展“人才培养”调研工作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根据学院提出的“身心健康、德才双修、担当精神、天下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学院于2015年10月25日在京举行了人才培养调研活动。院长肖滨教授、党委书记梅成达,副院长陈天祥教授,院长助理、公共管理系主任何艳玲教授,中国公共管理中心副主任朱亚鹏教授,党委副书记陈征宇,以及40多位在京校友参加了本次活动。

座谈会现场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对象为太阳集团tyc8722北京校友,任职于政府、企业、高校、传媒、金融等各行各业,年级涵盖从1992级至今。刘鹏、杨晖、王广治等校友对我们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建议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增设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增加一些与时代接轨的课程,比如“互联网+”、金融市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创业等方面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除课堂学习外,建议增设“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官僚机构运作过程”等模拟训练,增加“社区访谈或实地考察”。
        二、选课方式更灵活,本科生可跨学院联合培养。在选课方面,希望学校、学院能给予大家更多的选课自由,允许学生跨校区、跨学院选课,让学分政策更宽松。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调研和实践能力。学院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研或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聘请政府或企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实践者到学院任教。多邀请各领域的校友返校,为学生们做讲座、沙龙和论坛等。
        四、加强实习的指导工作,注重相关性和实务性。增加学生实习的相关性,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尽可能多参与核心工作。其次,给予学生更多到基层实习的机会,熟悉基层对于融入社会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习中主动学习的精神,使他们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五、完善“双导师制”,将制度更加落到实处。完善全程导师和职业导师制度,加大导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建立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机制,设立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利用好课余时间加强阅读十分重要,建议对本科生的阅读范围、阅读量有基本的硬性要求,并体现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如学院今年起在本科生中推行的“悦读家”计划,可考虑推广到研究生层面的学生。

刘鹏校友发言

        肖滨院长对校友们提出的人才培养建设性意见表示肯定,对校友们一直以来对学院发展的关注表示感谢,并向与会的北京校友汇报学院发展的最新进程,特别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做精两头,做强MPA”新思路,并通过本科全流程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切实提高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