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校友智慧 传递善治之声 ——我们“人才培养调研暨北京校友论坛”在京举行
10月25日,我们“人才培养调研暨北京校友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院长肖滨教授、党委书记梅成达,副院长陈天祥教授,院长助理、公共管理系主任何艳玲教授,中国公共管理中心副主任朱亚鹏教授,党委副书记陈征宇,以及60多位在京校友参加了本次活动。
梅成达书记担任主持,首先他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两个目的:一是根据罗俊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家国情怀、领袖气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了解北京校友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通过校友论坛,推动公共管理实践者与学术理论研究者的互动,以促进学院学科发展。
会议现场
肖滨院长向与会的北京校友汇报学院发展的最新进程,感谢校友们一直以来对学院发展的关注。他介绍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做精两头,做强MPA”的目标,并通过全流程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 提高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肖滨院长致辞
袁达松校友认为太阳集团tyc8722是怀有公共精神的学院,其研究的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有学科交叉的基础。傅劲松校友建议本科增设“宏观经济学”和“法学”等基础课程,多聘请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实践者到学院任教。梁江校友建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多参与核心工作,能真正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内容。此外,加强学术理论成果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
在接下来的8722太阳集团太阳集团tyc8722公共管理校友学术论坛上,校友和学者讨论了两个主题:一是互联网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二是行政审批规模化缩减对政府管理方式转型的影响。张韵校友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对不同层次的群体应当如何科学投资和理财提出建议。梁江校友通过个案分析,阐述在互联网监督环境下,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应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张韵校友发言
刘鹏校友从学者的视角,认为行政审批的取消应建立在行业自律和司法健全的基础上;赵早早校友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我国有两个时期对行政审批的研究猛增,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
刘鹏校友发言
傅劲松校友认为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对当前反腐败工作有重要影响。他认为取消行政审批的前提是我国亟需建立起自我约束的“诚信体系”。
陈天祥教授对校友们的主题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从事公务员工作的校友相对学者而言,有着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他们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视角。双方的互动是有益的和有必要的。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而言,他认为行政审批改革关键之处在于:政府应当首先厘清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公众对某一项目审批取消与否本身并不太在意,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行政审批的标准是什么?这涉及到审批的“自由裁量权”问题。
肖滨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希望这次活动可以搭建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情感交流之桥、广州与北京之间的精神家园之桥以及学术与实践之间的理性对话之桥。
合影
